供稿:高翔 编辑:高翔
为推动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助力高校通识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2015年4月24日——26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主办的第三期通识课程研习营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的170余位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慕课与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相关问题。
本次研讨会由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庞海芍研究员全程主持,六位专家先后就慕课与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主题做了报告。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做了题为“MOOC的挑战与大学的未来——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的报告。首先探讨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和发展阶段,指出“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技术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接着回顾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指出“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将推动人类文明迈上新的台阶”。李主任回顾了技术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教育的本质与作用、教育(学习)的分类、大学生知识获得渠道等背景知识,探讨了网络公开课的发展过程、慕课带来的改变以及慕课迅速发展的原因、条件和挑战。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汪琼教授做了题为“教师发展新机遇:MOOCs改变传统教学”的报告,从“MOOC教学设计、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传统课堂慕课化”等三个方面展开,总结了MOOC给高校带来的变化、学校越来越开放、MOOCs带来了新的教育生态等。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书记、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庞海芍研究员做了题为“慕课等在线课程背景下的通识课程建设”的报告。报告包括大学素质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内涵的三个层面以及实践的三条途径。三个发展阶段为发展和推广阶段、改革与探索阶段、深化与提高阶段。内涵的三个层面指素质教育的理念、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等。实践的三条途径为通识教育课程、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国家级教学名师、南京大学徐士进教授做了题为“MOOC课程与传统课堂的比较与结合:教学模式变革和大数据背景下的质量测评”的报告。报告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在线教育的历程和慕课、教学模式的改变、慕课与传统教学的比较、教学大数据与质量测评。
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邢磊老师做了题为“翻转课堂:示例剖析展望”的报告。邢老师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什么是翻转课堂、分析讨论了翻转背后的利弊,并详细讲解了应用2点4步实现翻转的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王应解老师做了题为“关于慕课若干问题的在思考”的报告,分享了自己对于有关慕课的六个问题的认识。即慕课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提升教学质量,慕课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并且进一步探讨了智能计算与大数据分析的作用。
会后,通过在线调查,参会代表对本次研讨会的整体满意度为95.35%。参会代表反应,通过本次研讨会,对慕课与通识教育课程的认识清晰和深入了许多,报告结合实践、并有效地穿插了互动环节,开阔了视野,学习到了宝贵的经验。
(审核:庞海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