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宋文 摄影:高翔 编辑:宋文
2017年5月31日下午,北理工教师发展第206期活动在中心教学楼407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为新入职教师成长训练营模块二选修课程,特邀加籍旅美华裔学者赵炬明教授谈“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实践与方法”。我校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及通过我校北京学院报名的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近60名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涉及哲学、概念、科学基础等众多问题,本次活动赵炬明教授重点探讨了SC本科教学改革概念问题、科学基础和实践问题。什么是SC本科教学改革?赵炬明教授从历史的角度比较了“教师传授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模式”的区别及变迁。前者为“老三中心”(教师、教材、教室),其本质是知识传递(Transferring the knowledge);后者可称为“新三中心”(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学习效果),本质是思维训练(Training the mind)。虽然传统模式存在严重缺陷,历史上也涌现了一批“教师传授模式”的反抗者,如柏拉图、卢梭,杜威等,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一模式仍然沿袭下来。自1950年以来,学界对大脑(脑科学与神经科学)、学生(青春期大学生发展研究)、认知(认知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学习(学习心理学和学习科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SC本科教学改革奠定了科学基础。根据完形心理学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知不是主客体两分、主体不断逼近客体的过程,而是人脑建构认知图景、认知图景不断改变的过程,即认知模型论。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传统的教学模式处在理解和记住的低阶学习,并未能发挥学生认知潜力。此后,尤其是1970年代美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SC本科教学改革在美国一些高校才逐渐推行开来。直至信息化时代,SC本科教学改革才真正得以实现。
对于SC教学,赵炬明教授认为要广泛开展以学生学习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与教学设计,以此形成全校统一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文化。赵炬明教授强调,SC教学的特点为训练大脑,即通过所有课程学习,反复训练大脑学习、思考、创造的能力。他还讲解了SC课程设计要分析课程、分析学生,并强调了SC课程设计原则、主要影响因素及一些相关策略。他还介绍了反向课程设计法。
SC是范式变革,不仅仅是教学改革,还要涉及到整个学校系统,如学校文化、使命与目标、教学活动、教学管理、技术系统、行政管理等,甚至学校环境等方面。赵炬明教授指出,我国SC本科教育改革会遇到学生、老师和支持系统三方面的阻力。对此,他提出建议:国内高校要开展普及性教师培训,实施全校性改革,同时改革支持系统;领导是关键,要通过宏观政策营造改革环境。
讲座结束后,赵炬明教授与现场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详细回答了老师们的提问。各位老师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赵炬明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
(审核:庞海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