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王伟 摄影:朱亚祥 编辑:朱亚祥
为进一步促进我校的通识课程建设,2018年5月10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第252期活动在中心教学楼501顺利举行。本次沙龙由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特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助理教授唐潇风,进行了主题为“大型公立研究性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的沙龙活动。教务处副处长林海、刘畅以及各学院各部门感兴趣的教师、管理人员、学生代表等2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教发中心主任庞海芍主持了本次活动。
唐潇风以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愿景和使命为导入点,对比美国各院校多渠道多层次的生源,提出多元和包容是我们实现卓越的精华,而在12个本科学院中,文理学院承担了极大的通识教育的任务。通过介绍本科生课程结构,唐潇风提出现有的通识教育方案(1988年通过)和学生学习需求脱节,他认为不同学科有其具体的教育方案,不能保证学生有共同的传承精神的价值体验。对此,唐潇风不仅提出了通识教育改革需求,力求在学院之间建立简化、协调、统一的通识教育模式,而且阐述了包括夯实基础、融合通识项目、注重专业灵活性、多学科参与及嵌入测评在内的通识改革的五个指导原则,还详细地讲解了受过良好教育的全球公民的三大目标及相关学习成果。
随后,唐潇风系统地介绍了通识教育结构,即通识基础、主题课程、通识教育讲座和通识教育反思四个模块,并着重介绍了主题课程。为保证学科宽度,学生必须在以下三个领域完成至少一门主题课程:人文艺术,社会和行为科学,自然科学。主题课程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多元与正义世界的公民教育,二是在可持续性、健康、空间和地域、颠覆性思维中选一个主题完成3门课。最后,唐潇风提出了对工程教育(工学院)的挑战和机遇,挑战是增加13学分,面向全校的工科通识课,教师的适应度和积极性等而机遇是促进通识和专业教育的融合,使工科成为通识教育的有机成分,加强校内和学院内跨学科教学合作。
参会教师从各自的角度畅谈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积极提问,唐潇风针对问题一一解答。活动最后,在场师生展开了讨论,气氛自由热烈。教务处副处长林海对本次沙龙作了总结。内容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目标、中期学习成果的设计、课程评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等方面。
(审核:庞海芍)